新疆高起点复习资料语文--三十七 李商隐诗二首
三十七 李商隐诗二首
隋宫
一、诗人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唐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泌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其诗揭露和批判当时藩镇割据、宦官擅权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糜烂,《行次西郊一百韵》、《有感二首》、《重有感》等皆著名。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斥时政,《贾生》、《隋宫》、《富平少侯》等较突出。无题诗也有所寄寓,至其实义,诸家所释不一。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也工四六文。有《李义山诗集》,文集已散轶,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三、语言知识
隋宫:指隋炀帝杨广为游乐而修建的江都宫等,故址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北。此外尚有隋苑。
紫泉:即紫渊。为避高祖李渊之讳,而改“渊”为“泉”。此处又以紫泉宫殿借指隋炀帝的长安宫殿。
锁烟霞:即烟锁宫殿,任其冷落。
芜城:指隋代的江都,即今之扬州。因南朝鲍照登广陵故城(即扬州)作过《芜城赋》。
玉玺:皇帝的玉印,此处借皇位,引申为天下。
日角:指人的额骨突出饱满如日的形态。此处指李渊。
锦帆:指炀帝龙舟之帆皆锦制。
腐草无萤火:古人认为萤火虫为腐草所变。《隋书炀帝记》载:炀帝于洛阳景华宫征得萤火虫数斛(隋以十斗为一斛)之多,夜里放出,光遍山谷。
陈后主:陈朝的最后一个皇帝。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系陈后主之作。
四、诗歌分析
1、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紫泉”本名紫渊,是流经长安北部的一条河,唐时为避唐高祖李渊的讳而改名紫泉。这里用“紫泉宫殿”借代长安隋宫,为的是选取有色彩的字面与“烟霞”相互映衬,不仅烘托出隋宫的雄伟壮丽,也给人一种色彩繁艳、富丽堂皇的感觉。可是,如此巍峨的宫殿却闲置不用,深锁于烟霞之中,这是为什么呢?只因为贪图享乐的隋炀帝想把芜城作为另一个帝都了。
“芜城”,隋朝时称江都,唐时称广陵,即今天的扬州。南朝刘宋时期的大诗人鲍照曾经有感于该地的荒芜,作了一篇《芜城赋》。李商隐不说江都,也不称广陵,却偏偏用“芜城”指代当时还颇为繁华的扬州,是有着深意的:因为太多的兴亡旧事,扬州再繁华也总是容易勾起荒芜残败的历史回忆;而今日取其为帝家,难保明日不成为芜城。
2、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玉玺”,皇帝特用的印章,用玉制成,这里指代国家政权。“日角”,迷信说法,古人认为从骨相能够看出人一生的贵贱来,人的额骨突出饱满如日,是帝王之相。史书记载,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之前,就有人吹捧他“日角龙庭”,必得天下。这里是用“日角”指代李渊。“锦帆”,暗指隋炀帝南游一事,那时他所乘的龙舟都用锦缎做船帆,所过之处,奢华无比。这两句是说,如果不是因为隋朝被灭,皇帝的玉印落到李渊的手里,隋炀帝哪会游玩到江都就满足呢?他那奢华无比的船队,应该是会一直浩浩荡荡地开到天边去吧!
“不缘”、“应是”,表明作者是在用虚拟的语气推想历史上没有发生的事情。隋炀帝不是不想,而是没有来得及罢了。这样的推断突出了隋炀帝的穷奢极欲,
同时暗中点出因奢靡腐败而亡国的隋炀帝是至死都不可能悔悟的。
3、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古人认为萤火虫是从腐草中化生出来的。史书载,隋炀帝夜晚出游,事先命人大量搜集萤火虫,到时放出,光照山谷,为此还专门建了个“放萤院”。如今,当年的隋宫已经成为废墟,虽有腐草,却见不到萤光。这不仅是说隋宫已化为灰烬,一片荒凉,也是在讽刺隋炀帝奢靡昏庸,搜刮无度,以致萤火虫都绝了迹!
隋炀帝为了出游江都,开凿运河,沿岸筑堤,栽种杨柳,称为隋堤。诗中的“垂杨”“暮鸦”,都是指隋堤上的景物。在这个曾经沧桑的地方,如今惟有杨柳长久如斯,暮色中还不时传来老鸦的叫声,透出无限凄凉。而想当年杨广南游的时候,
千帆万马,水陆并进,鼓乐喧天,旌旗蔽空,隋堤两岸,暮鸦哪敢栖息!
诗人把“萤火”和“腐草”联系在一起,今“无”,暗示昔“有”,不仅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且留给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意蕴深长,是公认的名句。清代的方东树
就赞叹说,这两句诗“兴在象外,活极妙极,可谓绝作”。
4、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陈后主”,指南朝陈末代国君陈叔宝,以荒淫亡国闻名。他宠爱后妃张丽华,整天听歌看舞、喝酒作乐。《玉树后庭花》就是他自制的宫廷舞曲,被后人斥之为“亡国之音”。陈国是被隋朝灭句掉的,陈叔宝亡国后投降了隋朝,和当时做隋朝太子的杨广很熟。据《隋遗录》记载,隋炀帝游扬州时,曾经梦见过死去的陈后主,隋炀帝请张丽华为他舞一曲《玉树后庭花》,陈叔宝讥笑他说,你不也欢
吗?当初你还老挖苦我。
隋炀帝曾亲眼目睹陈叔宝是如何荒淫亡国的,不但不吸取前朝的教训,而且还变本加厉,以至重蹈覆辙。他如果在地下遇见了陈叔宝的话,难道还好意思再
请张丽华舞一曲《玉树后庭花》吗?
五、艺术特色
这首诗妙在虚处着笔,不说隋炀帝奢靡贪欢至死不悟,而假设若非国亡身死,必将玩乐无极,不到天涯不罢休。不说隋炀帝的荒淫远甚于陈后主,而以如若两人地下相遇,隋炀帝也是无颜相见的,当不便再提《玉树后庭花》之事。这样的描绘不仅给诗歌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而且扩充了诗歌的容量,以少胜多,包孕丰厚。虽无一字正面指责隋炀帝,却字字讥刺,入木三分。
善于对比也是这首诗的高妙之处,紫泉宫殿自古帝王之家,却弃置不用,跑到扬州去重建宫舍,其贪欲可见。今日有腐草而无萤火的对比,昔年有垂柳而无暮鸦的对比,把历史的感伤与失落渲染得格外厚重。即便是在景物的描写中,诗人也不动声色地进行历史的叙述与批判,大大地增加了诗歌的叙事容量和情感强
度。
马嵬(其二)
一、背景简介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咏史之作,东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平实无华。至晋朝左思《咏史》、陶渊明《咏荆轲》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唐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扩大了诗的境界。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总之是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
二、重点词语
更:还有;
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
笑:嘲笑;
如何:为什么。
三、总体感知
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一开头夹叙夹议,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徒闻”者,徒然听说也。意思是:玄宗听方士说杨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十分震悼”,但这有什么用?“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妇关系,却已分明结束了。怎么结束的,自然引起下文。
颔联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鸣宵柝”,而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虎旅鸣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是一层意思。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这又是一层意思。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这是第三层意思。“虎旅鸣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而冠以“空闻”,意义就适得其反。从章法上看,“空闻”上承“此生休”,下启“六军同驻马”。意思是:“虎旅”虽“鸣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
颈联:“此日”指杨妃的死日。“六军同驻马”与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同意,但《长恨歌》紧接着写了“宛转蛾眉马前死”,而“此日”即倒转笔锋追述“当时”。“当时”与“此日”对照、补充,不仅其意自明,而且笔致跳脱,蕴含丰富,这叫“逆挽法”。玄宗“当时”七夕与杨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两相映衬,杨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于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暴露无遗。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行文至此,尾联的一句已如箭在弦。
尾联也包含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保住既“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诗人由此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前六句诗,其批判的锋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用需要作许多探索才能作出全面回答的一问作结,更丰富了批判的内容
四、诗歌分析
1.《马嵬》诗是以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妃之死的事件,哪几句诗写了这一马嵬之变的事件?
——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问1:颔联“虎旅传宵柝”声音对“鸡人报晓筹”,其声音有什么不同?
——军营内的声音,而后者为宫内声音
问2:军营内的声音加上“空闻”和宫廷内声音加上“不复”,又能使人读出玄宗的哪种境遇?
——只是听到传来的“宵柝”之声,却不能再听到熟悉的宫内“报晓”声了。显然写出玄宗不在宫内,而身在军营,逃离了皇宫,已在逃难途中,极尽狼狈和慌乱。
问3:“空闻”对“不复”,这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会收到什么好的艺术效果?
——对比,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
问4:颈联“此日”和“当时”都是指向时间的,前者指向眼前,后者指向以往。以往生活有什么特点?眼前又遇到了情况?前后又有什么关系?
——玄宗以自己和杨妃的朝夕相处讥笑牛郎织女的一年一次的七夕相会,实则写出了玄宗迷恋情色,荒废朝政,致使战祸发生。眼前是写“六军”同时“驻马”不前,未写不前原因,但原因不甚明了,要求“赐”死杨妃,杨妃是美女,美女自古便有祸水一说,显然前后句是倒行逆施的因果关系。
问5:颈联在艺术表现手法有何特点?
——对比
3. 杨妃“赐”死后,玄宗异常悲伤,哪些诗句写出了玄宗之悲?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问1:玄宗派人招魂,方士回来说“海外”还有“九州”,杨妃生活在那里,信守“世世为夫妻”誓约,这可信吗?哪个词语和句子戳破了这种说法?
——不可信,“徒闻”一词否定了方士的话,“他生未卜此生休”,来生微茫难求,但今生一起缘分断绝,已是事实。
问2:这样以神仙怪诞和生死轮回来写玄宗痴心梦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思杨妃之切,故有异常之举。这种举动正是极尽曲折写出玄宗之悲。
4. 对于这些诗人李商隐发出了什么慨叹?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问1:从内容上看前后句有什么特点?
——对比,贵为天子多年却无力保护心爱女人对比寻常百姓却能给莫愁幸福。
问2:从语气上看又有什么特点?
——反问。贵为天子能保护自己的子民,何况自己心爱女人,但“不及卢家有莫愁”,这一问问出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正常的情况,问得有力,令人掩卷深思,其讥讽之意愈明。
5.小结上面讲内容的过程,先有“马嵬之变”,而后才有“玄宗之悲”,最后才有“义山之叹”,但诗歌在某篇布局上却不是这样的,说说《马嵬》诗的叙事结构上的特点?
——倒叙,从整体上倒叙使尺幅之间,一波三折;从局部上看倒叙突出因果
五、艺术特色
对比、倒叙和讥讽都是本诗的特点。
本诗讽喻唐明皇杨贵妃爱情的虚无和不可依靠,更嘲讽了李隆基身为天子无法保全宠妃的无能与无奈;杨贵妃一生荣宠与惨死马嵬坡的悲惨结局之间,构成了强烈的对比。
隋宫
一、诗人简介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唐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泌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其诗揭露和批判当时藩镇割据、宦官擅权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糜烂,《行次西郊一百韵》、《有感二首》、《重有感》等皆著名。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斥时政,《贾生》、《隋宫》、《富平少侯》等较突出。无题诗也有所寄寓,至其实义,诸家所释不一。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也工四六文。有《李义山诗集》,文集已散轶,后人辑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补编》。
三、语言知识
隋宫:指隋炀帝杨广为游乐而修建的江都宫等,故址在今江苏扬州市西北。此外尚有隋苑。
紫泉:即紫渊。为避高祖李渊之讳,而改“渊”为“泉”。此处又以紫泉宫殿借指隋炀帝的长安宫殿。
锁烟霞:即烟锁宫殿,任其冷落。
芜城:指隋代的江都,即今之扬州。因南朝鲍照登广陵故城(即扬州)作过《芜城赋》。
玉玺:皇帝的玉印,此处借皇位,引申为天下。
日角:指人的额骨突出饱满如日的形态。此处指李渊。
锦帆:指炀帝龙舟之帆皆锦制。
腐草无萤火:古人认为萤火虫为腐草所变。《隋书炀帝记》载:炀帝于洛阳景华宫征得萤火虫数斛(隋以十斗为一斛)之多,夜里放出,光遍山谷。
陈后主:陈朝的最后一个皇帝。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系陈后主之作。
四、诗歌分析
1、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紫泉”本名紫渊,是流经长安北部的一条河,唐时为避唐高祖李渊的讳而改名紫泉。这里用“紫泉宫殿”借代长安隋宫,为的是选取有色彩的字面与“烟霞”相互映衬,不仅烘托出隋宫的雄伟壮丽,也给人一种色彩繁艳、富丽堂皇的感觉。可是,如此巍峨的宫殿却闲置不用,深锁于烟霞之中,这是为什么呢?只因为贪图享乐的隋炀帝想把芜城作为另一个帝都了。
“芜城”,隋朝时称江都,唐时称广陵,即今天的扬州。南朝刘宋时期的大诗人鲍照曾经有感于该地的荒芜,作了一篇《芜城赋》。李商隐不说江都,也不称广陵,却偏偏用“芜城”指代当时还颇为繁华的扬州,是有着深意的:因为太多的兴亡旧事,扬州再繁华也总是容易勾起荒芜残败的历史回忆;而今日取其为帝家,难保明日不成为芜城。
2、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玉玺”,皇帝特用的印章,用玉制成,这里指代国家政权。“日角”,迷信说法,古人认为从骨相能够看出人一生的贵贱来,人的额骨突出饱满如日,是帝王之相。史书记载,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之前,就有人吹捧他“日角龙庭”,必得天下。这里是用“日角”指代李渊。“锦帆”,暗指隋炀帝南游一事,那时他所乘的龙舟都用锦缎做船帆,所过之处,奢华无比。这两句是说,如果不是因为隋朝被灭,皇帝的玉印落到李渊的手里,隋炀帝哪会游玩到江都就满足呢?他那奢华无比的船队,应该是会一直浩浩荡荡地开到天边去吧!
“不缘”、“应是”,表明作者是在用虚拟的语气推想历史上没有发生的事情。隋炀帝不是不想,而是没有来得及罢了。这样的推断突出了隋炀帝的穷奢极欲,
同时暗中点出因奢靡腐败而亡国的隋炀帝是至死都不可能悔悟的。
3、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古人认为萤火虫是从腐草中化生出来的。史书载,隋炀帝夜晚出游,事先命人大量搜集萤火虫,到时放出,光照山谷,为此还专门建了个“放萤院”。如今,当年的隋宫已经成为废墟,虽有腐草,却见不到萤光。这不仅是说隋宫已化为灰烬,一片荒凉,也是在讽刺隋炀帝奢靡昏庸,搜刮无度,以致萤火虫都绝了迹!
隋炀帝为了出游江都,开凿运河,沿岸筑堤,栽种杨柳,称为隋堤。诗中的“垂杨”“暮鸦”,都是指隋堤上的景物。在这个曾经沧桑的地方,如今惟有杨柳长久如斯,暮色中还不时传来老鸦的叫声,透出无限凄凉。而想当年杨广南游的时候,
千帆万马,水陆并进,鼓乐喧天,旌旗蔽空,隋堤两岸,暮鸦哪敢栖息!
诗人把“萤火”和“腐草”联系在一起,今“无”,暗示昔“有”,不仅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且留给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意蕴深长,是公认的名句。清代的方东树
就赞叹说,这两句诗“兴在象外,活极妙极,可谓绝作”。
4、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陈后主”,指南朝陈末代国君陈叔宝,以荒淫亡国闻名。他宠爱后妃张丽华,整天听歌看舞、喝酒作乐。《玉树后庭花》就是他自制的宫廷舞曲,被后人斥之为“亡国之音”。陈国是被隋朝灭句掉的,陈叔宝亡国后投降了隋朝,和当时做隋朝太子的杨广很熟。据《隋遗录》记载,隋炀帝游扬州时,曾经梦见过死去的陈后主,隋炀帝请张丽华为他舞一曲《玉树后庭花》,陈叔宝讥笑他说,你不也欢
吗?当初你还老挖苦我。
隋炀帝曾亲眼目睹陈叔宝是如何荒淫亡国的,不但不吸取前朝的教训,而且还变本加厉,以至重蹈覆辙。他如果在地下遇见了陈叔宝的话,难道还好意思再
请张丽华舞一曲《玉树后庭花》吗?
五、艺术特色
这首诗妙在虚处着笔,不说隋炀帝奢靡贪欢至死不悟,而假设若非国亡身死,必将玩乐无极,不到天涯不罢休。不说隋炀帝的荒淫远甚于陈后主,而以如若两人地下相遇,隋炀帝也是无颜相见的,当不便再提《玉树后庭花》之事。这样的描绘不仅给诗歌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而且扩充了诗歌的容量,以少胜多,包孕丰厚。虽无一字正面指责隋炀帝,却字字讥刺,入木三分。
善于对比也是这首诗的高妙之处,紫泉宫殿自古帝王之家,却弃置不用,跑到扬州去重建宫舍,其贪欲可见。今日有腐草而无萤火的对比,昔年有垂柳而无暮鸦的对比,把历史的感伤与失落渲染得格外厚重。即便是在景物的描写中,诗人也不动声色地进行历史的叙述与批判,大大地增加了诗歌的叙事容量和情感强
度。
马嵬(其二)
一、背景简介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咏史之作,东汉的班固首开其端,但止于叙述史实,平实无华。至晋朝左思《咏史》、陶渊明《咏荆轲》之类,始借题发挥,寄寓怀抱。唐代诗人,如杜甫、刘禹锡等人,则多把咏史与咏怀古迹结合起来,扩大了诗的境界。李商隐的咏史诗,主要写南朝和隋朝覆灭旧事及唐朝国家战乱,总之是以史为鉴,多抒发兴亡之慨。
二、重点词语
更:还有;
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听说;
笑:嘲笑;
如何:为什么。
三、总体感知
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一开头夹叙夹议,先用“海外”“更九州”的故事概括方士在海外寻见杨妃的传说,而用“徒闻”加以否定。“徒闻”者,徒然听说也。意思是:玄宗听方士说杨妃在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誓言,“十分震悼”,但这有什么用?“他生”为夫妇的事渺茫“未卜”;“此生”的夫妇关系,却已分明结束了。怎么结束的,自然引起下文。
颔联用宫廷中的“鸡人报晓筹”反衬马嵬驿的“虎旅鸣宵柝”,而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然纸上。“虎旅鸣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是一层意思。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这又是一层意思。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这是第三层意思。“虎旅鸣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而冠以“空闻”,意义就适得其反。从章法上看,“空闻”上承“此生休”,下启“六军同驻马”。意思是:“虎旅”虽“鸣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
颈联:“此日”指杨妃的死日。“六军同驻马”与白居易《长恨歌》“六军不发无奈何”同意,但《长恨歌》紧接着写了“宛转蛾眉马前死”,而“此日”即倒转笔锋追述“当时”。“当时”与“此日”对照、补充,不仅其意自明,而且笔致跳脱,蕴含丰富,这叫“逆挽法”。玄宗“当时”七夕与杨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两相映衬,杨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于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暴露无遗。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行文至此,尾联的一句已如箭在弦。
尾联也包含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保住既“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诗人由此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的皇帝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前六句诗,其批判的锋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用需要作许多探索才能作出全面回答的一问作结,更丰富了批判的内容
四、诗歌分析
1.《马嵬》诗是以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妃之死的事件,哪几句诗写了这一马嵬之变的事件?
——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问1:颔联“虎旅传宵柝”声音对“鸡人报晓筹”,其声音有什么不同?
——军营内的声音,而后者为宫内声音
问2:军营内的声音加上“空闻”和宫廷内声音加上“不复”,又能使人读出玄宗的哪种境遇?
——只是听到传来的“宵柝”之声,却不能再听到熟悉的宫内“报晓”声了。显然写出玄宗不在宫内,而身在军营,逃离了皇宫,已在逃难途中,极尽狼狈和慌乱。
问3:“空闻”对“不复”,这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会收到什么好的艺术效果?
——对比,突出玄宗的昔安今危,昔乐今苦的生活境遇。
问4:颈联“此日”和“当时”都是指向时间的,前者指向眼前,后者指向以往。以往生活有什么特点?眼前又遇到了情况?前后又有什么关系?
——玄宗以自己和杨妃的朝夕相处讥笑牛郎织女的一年一次的七夕相会,实则写出了玄宗迷恋情色,荒废朝政,致使战祸发生。眼前是写“六军”同时“驻马”不前,未写不前原因,但原因不甚明了,要求“赐”死杨妃,杨妃是美女,美女自古便有祸水一说,显然前后句是倒行逆施的因果关系。
问5:颈联在艺术表现手法有何特点?
——对比
3. 杨妃“赐”死后,玄宗异常悲伤,哪些诗句写出了玄宗之悲?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问1:玄宗派人招魂,方士回来说“海外”还有“九州”,杨妃生活在那里,信守“世世为夫妻”誓约,这可信吗?哪个词语和句子戳破了这种说法?
——不可信,“徒闻”一词否定了方士的话,“他生未卜此生休”,来生微茫难求,但今生一起缘分断绝,已是事实。
问2:这样以神仙怪诞和生死轮回来写玄宗痴心梦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思杨妃之切,故有异常之举。这种举动正是极尽曲折写出玄宗之悲。
4. 对于这些诗人李商隐发出了什么慨叹?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问1:从内容上看前后句有什么特点?
——对比,贵为天子多年却无力保护心爱女人对比寻常百姓却能给莫愁幸福。
问2:从语气上看又有什么特点?
——反问。贵为天子能保护自己的子民,何况自己心爱女人,但“不及卢家有莫愁”,这一问问出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正常的情况,问得有力,令人掩卷深思,其讥讽之意愈明。
5.小结上面讲内容的过程,先有“马嵬之变”,而后才有“玄宗之悲”,最后才有“义山之叹”,但诗歌在某篇布局上却不是这样的,说说《马嵬》诗的叙事结构上的特点?
——倒叙,从整体上倒叙使尺幅之间,一波三折;从局部上看倒叙突出因果
五、艺术特色
对比、倒叙和讥讽都是本诗的特点。
本诗讽喻唐明皇杨贵妃爱情的虚无和不可依靠,更嘲讽了李隆基身为天子无法保全宠妃的无能与无奈;杨贵妃一生荣宠与惨死马嵬坡的悲惨结局之间,构成了强烈的对比。
本文标签:新疆成考 新疆成考语文 新疆高起点复习资料语文--三十七 李商隐诗二首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xjckw.cn)
《新疆成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考试信息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网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